三年前踏上加拿大这片土地时,我以为自己做足了准备。看了无数攻略,刷了无数论坛帖子,心里清楚这地方冬天冷得要命,取暖费肯定不便宜。
但当我收到人生第一张冬季取暖费账单时,还是傻眼了。
那些"暖心"的数字背后,是真金白银的血泪
我住的是多伦多郊区一栋普通的两层独立屋,2200平方英尺,不算豪宅,也不算寒酸。第一个冬天,1月份的天然气账单是248加元。我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半天,心想这肯定是搞错了。
打电话给Enbridge,客服用那种标准的甜腻声音告诉我:"先生,这很正常啊。冬季取暖嘛,您这个房子面积,这个费用在合理范围内。"
合理你妹。
后来才知道,我这算便宜的。隔壁邻居家,同样大小的房子,冬天气费经常超过300刀。再后来,我见识了更猛的。朋友圈里有人晒自己的取暖费账单,两居室公寓,一个月800多加元。那位仁兄后来搬家了,说受不了这种"被取暖费绑架"的日子。
第二年,我学精了。把家里温度调到19度,穿着羽绒服在家办公。结果冬天每月天然气账单还是要200加元左右。夏天呢?40多块。这差距,让人怀疑冬天的加拿大是不是住在别的星球上。
分时电价,一个精美的"坑钱游戏"
如果说天然气费是明抢,那电费就是暗算。
安省的分时电价系统,高峰时段(下午4点到9点)每度电28.6分,低峰时段10.3分。听起来很人性化,对吧?错峰用电,省钱省心。
现实是什么?现实是你下班回家正好赶上高峰期,想做个饭,洗衣机要转,暖气要开。电费支出的大头主要是空调、电热供暖设备、冰箱和干衣机。除了冰箱24小时要转,其他的你能都搬到半夜去用吗?
我试过。真的试过在晚上11点后洗衣服烘衣服,结果是什么?楼下邻居投诉噪音,管理公司发警告信。
有朋友更惨,两个人的公寓,两个月电费账单600多加元。用的还是电暖气,那个耗电量,简直是吃钱机器。
公寓的"包暖"陷阱,和独立屋的"自由"代价
刚来的时候,房产中介跟我说:"独立屋虽然贵点,但你有绝对的自主权。想开多少度暖气都随你。"
公寓的取暖费可能在50-100加元/月左右,因为公寓的保暖效果比较好,公寓之间互为保温层。听起来便宜很多,对吧?
但你要知道,大部分公寓(Condo)的管理费里包含了大楼的集中供暖,那个管理费每月少说也要300-500刀。算上去,其实差不多。
关键是住公寓,你永远不知道邻居的生活习惯。有人24小时开暖气,有人一分钱都不想花。集中供暖的结果就是,要么你热得受不了开窗散热,要么你冷得瑟瑟发抖还要忍着。
独立屋呢?自由是自由了,但业主需要自行负责房屋的维修和保养。炉子坏了,管道漏了,保温不好了,全是你的问题。我家炉子第二年就出毛病,修一次800刀。师傅告诉我:"这在加拿大很正常,设备老化嘛。"
政府的"贴心"补助,和现实的残酷差距
安省有个电费补助项目OESP,税后收入52000加元以下的家庭可以申请,每月最高补贴75加元。
听起来不错?但你算算,一个月取暖费动辄200-300刀,75块能解决什么问题?杯水车薪而已。
而且申请流程复杂得要命,要提供收入证明、居住证明、身份证明一大堆材料。申请时间需要6-8周,等你批下来,冬天都过完了。
那些"聪明"的节能招数,和它们的真实效果
网上有无数节能攻略,什么"避开高峰时段用电"、"降低室内温度"、"更换节能设备"。我全试过。
降温?把室内温度设定在19度已经是极限了,再低真的会生病。更换设备?一台高效炉子要几千刀,按照节省的钱来算,得用十几年才回本。
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最原始的:多穿衣服,少用电器,晚上早点睡觉。但这是什么生活质量?
账单背后的真相:你为天气买单
联邦碳税实际上占供暖总费用的近四分之一。也就是说,你每交100块取暖费,有25块是给政府的环保税。
从2022年开始,加拿大家庭取暖费用飙升高达30%。原因?天然气价格上涨,电力成本增加,各种税费提升。
政府一边说要环保,一边让老百姓为环保买单。真正的环保应该是让清洁能源更便宜,而不是让传统能源更贵。
那些没人告诉你的取暖"潜规则"
独立屋的地下室最冷,地下室通常被打造成娱乐区,但在车库上方的房间通常也都会比较冷。要么花钱加强保温,要么就别指望地下室能有多暖和。
电暖气看起来便宜,但用起来最贵。天然气暖气初装成本高,但长期使用经济得多。
水电燃气费账单可以作为住址证明,这个倒是意外的好处。至少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有用。
冬天的自由,是用钱买来的
三年下来,我彻底想明白了一件事:在加拿大,冬天的温暖是奢侈品。不是说你买不起,而是说你每次享受它的时候,都会想到银行卡里减少的数字。
我家11月份的账单,电费111.86加元,天然气52.51加元,总共164.37加元。这还只是11月,还没到最冷的时候。
有人说这是生活在寒带国家必须承受的成本。但我觉得,当取暖成为负担,当你要在温暖和金钱之间做选择时,这个成本就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。
旅游出行Tips:
住宿选择:如果冬季来加拿大旅游,选择有包暖气的酒店或民宿,不要贪便宜选择需要自付取暖费的地方。
服装准备:室内温度可能只有18-20度,准备厚睡衣和拖鞋,不要指望房间会很暖和。
电器使用:在民宿或朋友家做客时,询问电费分摊方式,避免无意中产生高额费用。
出行时间:避开最冷的1-2月份,选择11月或3月,取暖费相对较低,体验不会太极端。
预算规划:如果计划长期居住(超过1个月),将每月200-400加元的取暖费计入预算,这是无法避免的开支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倍顺网-杠杆配资查询平台-股票配资论坛网-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