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,几位将军盯着卫星照片直嘬牙花子。照片上那架拖着修长身影的黑色战机,正是刚在西北某基地完成部署的双座版歼20S。有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将军突然把咖啡杯墩在桌上,褐色液体溅在F-22性能评估报告上——这份报告刚更新过数据,现在看起来像张过期的超市优惠券。
这架编号2021的双座怪物可不简单,后座那位操作员堪称空中诸葛亮。人家怀里抱着三件法宝:能瘫痪敌方雷达的电子战系统、指挥无人机的数据链终端、还有套智能战术决策系统。去年珠海航展开幕前,地勤小哥们私下管它叫"空中航母",结果被政委听见挨了顿批,说这绰号太保守——分明是带着蜂群的电子战幽灵。
美国红旗军演的数据此刻显得格外刺眼。当年EA-18G"咆哮者"用电子战吊舱戏耍F-22的经典战例,被中国工程师们玩出了新花样。他们给歼20S装上了相控阵电子战天线,这东西藏在机翼前缘,像武侠小说里的暗器宗师,能同时朝八个方向发射干扰波束。洛马公司的技术代表去年还在吹嘘F-35的分布式孔径系统,现在这份骄傲被成都所的工程师们塞进了霹雳15的射程里。
最让西洋同行冒冷汗的是那些忠诚僚机。攻击-11无人机在演习中表演的绝活,活像武侠片里的分身术。某次模拟对抗中,三架攻击-11同时模拟出歼20的雷达信号,把蓝军预警机唬得直接重启了敌我识别系统。等他们手忙脚乱切换频道时,真正的歼20S早带着蜂群绕到侧翼,电子战军官在后座轻点触摸屏的动作,比德州扑克高手翻牌还要从容。
空警500预警机如今成了空中导演部。它的数字阵列雷达能看清四百公里外的高尔夫球,配合量子通信设备,整个作战体系就像开了天眼的围棋国手。去年某次体系对抗中,这套系统导演了现代版"十面埋伏"——六架FH-97A无人机同时从不同高度突防,每架都带着能自动识别电磁特征的智能干扰吊舱。蓝军飞行员事后吐槽,雷达屏上的雪花点比圣诞贺卡还密集。
成都的工程师们给歼20S装上了"战场透视镜"。机腹下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,配合人工智能算法,能把三百六十度范围内的威胁目标自动排序。有次夜间演练,后座武器官在头盔显示器上划了个圈,八公里外正在爬升的"敌机"瞬间被标记成红色,这操作流畅得就像年轻人刷短视频点赞。
东海某次模拟对抗的结果让观察员们直挠头。参演的歼20S故意调低了性能参数,雷达反射面积放大到原型的1.5倍,探测距离砍掉三分之一。结果二十架F-22组成的鹰墙,被电子干扰和无人机蜂群揍得找不着北。有位退役飞行员看着战报直嘀咕:"这哪是空战,分明是智能手机吊打传呼机。"
沈阳飞机设计所的老专家们喝着茶聊起这事,脸上褶子里都藏着得意。他们早把六代机的概念拆解成模块,像拼乐高似的往歼20S身上装。那套智能蒙皮技术能让战机外表像变色龙般调节电磁特性,珠海航展上摸过样机的军迷说,这手感比最新款手机的后盖还细腻。
现在每个双座歼20S机组都配了本特别手册,封面上印着"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三十六计"。里面记录的战术比网红菜谱还花样百出,有招"瞒天过海"是用无人机模拟客机信号,还有招"声东击西"让电子战系统模仿导弹来袭的警报。美军情报官拿到残本时,还以为是中国同行把《孙子兵法》做成了PPT。
西北大漠的靶场上,新一批飞行员正在学习"蜂群指挥官"课程。教官用全息沙盘演示战术时,无人机集群在空中的走位比广场舞大妈还整齐。有位受训的少校开玩笑说,以后空战指挥得像打即时战略游戏,只不过对手没有暂停键。
巴黎航展的咖啡厅里,达索公司的技术主管盯着歼20S模型发呆。模型底座上刻着"首型五代半战机"的法文翻译,旁边摆着的阵风战机宣传册突然显得有点单薄。侍应生过来续杯时,听见这位法国人正用手机查询中文速成班的价格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倍顺网-杠杆配资查询平台-股票配资论坛网-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